□本報記者 李愛民
白鶴灘右岸電站首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轉子吊裝。本報記者 郭俊峰攝
“試驗一號”衛星運往發射現場。哈工大提供
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月塵艙真空系統。本報記者 荊天旭攝
哈工程“星海1000”號極地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探幽北極。哈工程提供
新中國第一臺拖拉機、第一臺半導體收音機、第一臺模擬計算機、第一塊玻璃鋼、第一臺弧焊機器人……這些誕生在哈爾濱的諸多“第一”,在新中國科技史上奏響最強音。
75年風雨兼程,75年奮楫爭先。作為“共和國長子”,哈爾濱在黨旗的引領下,不負使命真抓實干,科技產出量質齊升,在一些關鍵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一顆顆耀眼的“新星”沖天而起,為“科技王國”增添一抹抹亮色。
蜚聲世界的白鶴灘水電站讓中國水電技術走進“無人區”,登上世界最高峰;AC352直升機填補國產民用中型直升機領域空白,渦軸16直升機發動機、25MW中小燃氣輪機等填補國內空白……上天、入地、探海、登極,一項項“第一”留下“哈爾濱足跡”,一次次在未知世界里刻寫“哈爾濱高度”,一個個高光時刻書寫“哈爾濱傳奇”。
科創 讓經濟底色越來越鮮亮
“一五”時期,蘇聯援建中國的156個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有13項落戶哈爾濱。哈爾濱不負時代,“三大動力”“十大軍工”挺起國有工業脊梁,哈飛、哈電、哈軸、東輕等大型國企繁花似錦,促進經濟飛速發展,帶動城市版圖形成。
科技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創新讓經濟根深葉茂、欣欣向榮。作為享譽全國的科技富集之城,哈爾濱兩院院士扎堆,科技人才輩出,創新動力澎湃。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和2023年,哈爾濱就地轉化科技成果分別為850項、1070項,同比增長25.88%。2023年至今轉化的1860項科技成果,新增產業化投資134.61億元,新增營業收入197.88億元。其中,數字經濟、生物經濟、高端裝備、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等六大領域企業新增銷售收入151.47億元;形成新產品623項,新技術673項;科技成果為企業自主轉化的1612項、占比86.66%,企業轉化校所項目248項、占比13.34%。
哈工大成果轉化項目思哲睿智能手術機器人順利投產,打破高端醫療裝備國外壟斷;哈工程聯合哈電集團成立海洋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水下智能航行器實現量產;面向未來時,星云醫學加快建設數字化基因檢測醫療健康創新中心;依托哈獸研科研成果成立的恩維生物公司采用國際先進生物技術,培育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動物健康防控新型系列產品……在科技加持下,哈爾濱經濟底色越來越鮮亮,越來越多的樣品就地蝶變為產品,成為又一個新增長點。
平臺 讓市場主體越來越出彩
人才源源匯聚,平臺頻頻亮相,彰顯哈爾濱創新實力的不同凡響。
今年,中國航天領域首個大科學工程——哈工大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建成并投入使用;哈工大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哈工程水聲技術等8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重組,新獲批建設哈醫大寒地心血管病和北大荒智慧農場兩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哈玻院樹脂基復合新材料、東北農大乳業等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航空航天、食品深加工等領域持續輸出尖端技術成果。哈工大相繼獲批國家儲能技術、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初步形成。截至2023年,全市共有人工智能核心企業140家,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哈爾濱片區實現跨越式發展,高企數量達到1281戶、占全市總數的45.2%,深哈產業園集聚思靈機器人、工大智研等企業671家,艾拓普科技等21家企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環哈工大等4個生態圈啟動建設,截至目前,共集聚各類企業13408家、創新平臺275個、高層次人才1565人,轉化成果1080項。
路徑 讓創新驅動越來越持久
科技成果轉化是促進經濟與科技結合、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的關鍵要素,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基石。哈爾濱持續深入挖掘科技資源優勢,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戰略,不斷完善科技服務體系,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探索出了一條哈爾濱特色鮮明的科技成果轉化之路。
出臺“人才新政30條”,涉及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政策措施18條,涵蓋轉化項目、人才、平臺、服務全鏈條政策體系。推動哈工大、哈工程等校所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在成果轉化收益、賦權改革等方面構建激勵機制,激發科研人員釋放內生動力。
建成全省首家科技大市場。通過“科技服務+技術交易”模式,打造全省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服務平臺。2023年11月科技大市場啟動以來,入駐專業機構39家,匯聚技術需求262項、可轉化科技成果604項,組織開展路演、論壇等科創活動180場,累計完成項目成交56項,成交額3.1億元。
形成校企轉化新模式。制定全市科技成果產業化工作實施方案,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三大策源地,探索形成“龍頭企業+新技術”推動成果轉化的“哈電海洋智裝—哈工程”模式、“新興企業+精準研發”推動成果轉化的“敷爾佳—東北林大”模式。
讓科創成為閃耀世界的“金名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彈射器”,成為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千斤頂”——展開哈爾濱的發展版圖,這不是翹首以待、孜孜以求的夢想,而是豪情激昂、跨越山海的變現。